工艺进一步发展,触控层向上与保护玻璃和合二为一,由传统的三层结构变为两层,这也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OGS全贴合。相比一共有3层胶的GFF工艺,屏幕通透性进一步提升,触控灵敏度也有提高,光线反射大大减少,也就有了所谓的息屏美学。TOL其实是和OGS的结构一样的,只是制造工艺流程有所不同。 OGS是先整体玻璃基板强化处理,安装触控层,切成小块后再二次强化,而TOL则是先切成小块后逐个强化,再逐个增加触控层。这样做的好处会使每块玻璃面板的强度更高,跌落时更不易破裂,不过由于它比OGS成本略高,良品率却略低,所以大多数厂商都采用了OGS技术。与OGS正好相反,技术门槛比较高的on cell和in cell技术,是将触控功能向下整合,让显示层自带触控功能。

其中oncell方法较为简单,是把触控层放在了整个显示层的最上端,它与液晶像素之间还有一层彩色滤光片基板阻隔。就像把酒精倒在水面上,仍然会有一条分界线。而incell是把触控单元和液晶像素直接混排在一起,就像把酒精和水彻底搅混相溶,这样能使整块屏幕更加轻薄,通透性也会更好。但由于技术更加复杂,incell还要加入单独的触控IC来保证触控功能的正常运行。

  性能

  流程度方面,系统层级都比较流畅,基本没有卡顿。在运行大型游戏时,也是十分流畅,并没有出现卡顿或者掉帧的情况。在运行社交应用时,想必大家也都早听说了,魅蓝note甚至比MX4还要顺滑的。但我们拿回来跟红米note对比时发现流畅性还是要稍差一些。均衡来看,作为一部千元机,魅蓝note的表现,是让人满意的。

魅蓝note使用之后的评测[视频][多图]图片9

  发热方面,最高温依然出现在了玩大型游戏时,正面44.3度,背面45.4度。由于芯片的位置关系,热量集中在了手机上半部分,像这种需要双手玩耍的游戏,确实能感受到明显的热度。看来这颗联发科芯片,8核全开的威力确实是不小,不过发热控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。

  续航

  耗电方面,魅蓝note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惊喜。经过高强度5小时使用,魅蓝note剩余电量仍为47%,和同为3100mAh的MX4相比好上了不少,和红米note旗鼓相当。8小时待机,单卡耗电仅为1%,双卡3%,这个成绩简直太优秀了。中度使用1天半,如果是轻度手机用户,两天也能拿下。

魅蓝note使用之后的评测[视频][多图]图片10

魅蓝note使用之后的评测[视频][多图]图片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