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记让微信朋友圈的童鞋们记住了这个名字,同时也让大家快速而迅速的转播了这款软件,那么这样一个软件它是怎么来的呢?又是怎么吸引大家的球眼呢?下面清风小编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下。

其实很多用户也发现了,足记中除了可以拍大片,“发现”频道中有许多电影取景地可以查看。没错,其实这才是足记最核心的价值和创意初衷。足记君本身是影迷,了解影迷和粉丝对于追寻电影取景地、在取景地留影的热爱,这些年也看到许多执着的影迷走遍世界各地只为了重现电影场景,比如特约顾问赵亚飞同学,他的《走遍世界,只为重现电影场景》一文你可曾看过?

就这样诞生了足记这个应用。足记的名字当然是脱胎于“足迹”,因为AppStore不允许重名,所以改为足记,也挺好,有“记录生活”的意思。

足记最初的设计思路,是想给大家的生活和旅游中带来一些乐趣,并且可以在实际场景中拍摄对比照和穿越照。所以足记团队在应用里收录了大量的电影取景地资源,都是我们编辑小团队手动查找录入的,照片除了有介绍,还有精确的经纬度。

所以足记的正确打开方式(不,或者说是我们原本以为的打开方式)应该是:

查看当前所在位置的剧照 → 打开相机 → 在实际场景中拍摄合成照/对比照 → 发布。

去年4月,足记君用一个一塌糊涂的demo版,在澳门拍出了第一张合成照:

足记这个APP的来由?足记吸引大家球眼的热点[多图]图片1

这是张国荣《胭脂扣》的剧照,只知道在澳门亚婆井前地附近拍摄,具体地方并不晓得,纯粹用足记在现场一点点对比,才找到这个地点,是在澳门注明的古宅郑家大屋靠外马路的一面墙。用足记最大的好处是,轻易能得知当时的拍摄角度、机位、现场情况。剧中这是十二少目送如花外出上班的镜头,其实这个角度压根看不到电影中的“摆花街”。

因为这次使用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,让足记君对这个应用有了不少信心。也是因为这样,足记团队最初在考虑应用分类的时候,虽然足记团队有非常了不起的原创图片处理算法,也有社交和阅读功能,却最终决定将它分在“旅游”中,就是因为在出行过程中才更有可能邂逅电影场景,而上一版,我们的名字还叫:足记 - 跟着电影去旅行。——当然并不是长途的才叫旅游,周末的一次逛街也算是出行。除了电影场景外,足记团队也收录了许多历史照片、名人足记,比如孙中山在西湖的留影,比如庆丰包子铺,你懂的。